在国内,随着越来越多的耕地需要依靠集体经营、规模化生产,我国农业机器人的推广,主要集中在大田作业中自动驾驶农机、农业植保无人机等的应用。大田无人农机已能够替代人工,实现自动驾驶、工作环境监测、农业决策以及其它具体操作。
自动化 、智能化生产。农业机器人可全部或部分替代人或辅助人高效、便捷、安全、可靠地完成特定的、复杂的生产任务。目前,农业机器人种类丰富,包括大田作业机器人、温室机器人、林业农业机器人、畜牧农业机器人、水产农业机器人等。
不过,在我国农业机器人研发使用过程中,还面临着多个需要攻克的科研难题。 和其它机器人一样,农业机器人由三个重要部分组成:类似人类五官的视觉、触觉、听觉、味觉等,能够感知、获得信息的传感器和系统;能够解析任务,识别、判断环境,制订行动计划的芯片,功能类似大脑;具有超强的执行能力的机构。科研难题就隐藏在这其中。 目前,我国农业机器人与国际研究水平相当,部分技术处于领跑水平,比如自然环境下机器人的伺服控制等。也有一些技术处于落后状态,比如涉及作物信息、动植物生理、生态感知的传感器件等。 其中,全世界面临的一个共性难题是在非结构环境下如何有效获取信息。不同于工业环境的流水线生产,农业机器人面临的工作环境非常多变,果实形态多样、农业环境中复杂的光照条件、植株的复杂布局等,都会对农业机器人的判断和执行造成干扰。 例如,黄瓜采收机器人在摘黄瓜的过程中,首先得找到目标。但每个黄瓜长得都不完全一样,并且还有枝叶的遮挡,机器人找到黄瓜、定位、伸手、采摘的过程不顺畅,这大大影响了机器人采摘过程的速度。 日前,已有国内研究团队取得突破性进展,研发出非结构环境智能双目视觉系统。该系统能在农田、果园等自然环境下,识别光照、时空,动态采集,高速实时传输数据。该系统已经在采摘机器人、除草机器人、割胶机器人等农业机器人方面展开实验与验证。
更多资讯:农业机器人
新闻中心